当“接收之星”北斗三号的发射被推迟时 这些天发生了什么?

2020-06-23 15:01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乙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最后一颗全球联网卫星北斗三号。这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完全成功。经过7天的紧急处理,常三一火箭以完美的性能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网络的发射。

那些关心这次太空发射任务的人一定已经注意到,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原定于6月16日上午发射,新华社当天早上6点宣布推迟发射任务。一周后,23日,发射成功进行。

那么,为什么北斗三号全球网络任务在计划的发射窗口到来之前就被取消了呢?为了确保6月23日的顺利发射,宇航员们做了哪些努力?

异常压力数据!

6月15日晚,常三一火箭按程序完成常规推进剂加注,并开始发射前功能检查。一切都在一步一步地进行。

在发射测试大厅,火箭、卫星“二号首长”和测试小组成员坐在各自的位置观看技术数据。大厅里不时响起的只有指挥官01的洪亮声音。

20点刚过,第六航空航天科技集团研究院火箭低温发动机副总设计师罗、和试验组成员陈明行,在火箭开始通电试验后同时皱起眉头。他们发现第三级火箭发动机一号机组减压阀的压力数据异常。“与正常值略有不同。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三级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任务的成败。”罗对说道。

常火箭第三子级(高南摄)

陈明行于2012年上任,参与了10多次远程3 A火箭发射任务。他的职位是发动机系统职位,他的主要工作是解释相关数据和监测三级发动机的参数。“首先,应消除因测量设备故障导致数据异常的极端情况,然后进一步调查阀门问题。”在迅速跑到测试室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后,事实给陈明行泼了一盆冷水:测量设备工作正常。

几分钟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发射中心负责任务指挥的领导叫火箭“二号首长”和技术人员离开大厅,去三楼会议室研究对策。

经过讨论,专家们的意见很快集中起来:如果检测设备的问题消除了,阀门产品是否有问题需要尽快调查,如果问题出在阀门产品上,类似的产品需要迅速更换,以便继续后续的投放过程。根据这一操作,16日的发射窗口仍能赶上。

6月15日20时43分,火箭“两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就技术问题举行紧急磋商(刘怀玉)

发射中心领导肯定了专家的意见,立即明确了具体分工,要求在充分预期的情况下推进处置工作。最后,现场领导指出太空发射不应该马虎。如果条件不满足,任务可以延期,而且要保证没有对天空的隐患。

在航天科技集团三级火箭总指挥岑铮和总设计师蒋捷的带领下,技术人员迅速整理出故障排除步骤和待处理的备份产品。

在发射塔上,操作人员按照程序进入火箭舱检查减压阀,看到一个鸡爪形状的小裂缝。消息传来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发射场工作人员迅速联系了北京第一医院的同志,对同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检验的全过程进行了检查。同时,紧急更换备份产品,检查其工作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将近12点的时候,山姆的新替换产品

16日凌晨1: 00,北京样品产品的物质分析结果被报告,问题被重现。这时,集团公司在发射场连夜就火箭和卫星“两位负责人”进行了讨论。经过讨论,大家都认为,虽然故障排除指数正常,但它是基于谨慎和万无一失的考虑,并决心提高毫无疑问和没有隐患。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和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听取火箭、卫星等方面的汇报后,认真研究决定,推迟发射任务,彻底消除隐患,并及时向任务指挥部领导汇报意见。

后来,特派团总部作出了正式决定:发射推迟,发射时间待定。

上午6点,有关方面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公布了这一消息。

"从最坏的情况中做好准备。"

根据最初的发射窗口,6月16日凌晨4点多,火箭的三级低温推进剂开始加注。如果一切如常,火箭将在当天上午10点多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天空,全世界的观众将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得知任务被推迟,一些网民表达了他们的关切和理解,但同时也表示遗憾:“来吧,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向宇航员北斗三号致敬,我将在未来等你."

6月1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刘怀玉)

凌晨4点,记者看到火箭发射测试队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拖着疲惫的身体。龙威和陈明行在输电塔上与运营商合作更换他们的备用产品,他们整晚都没有睡觉。他们看上去很憔悴,还在和同事讨论归零。

5点钟,总指挥岑铮回到自己的住处,并要求队员们尽快休息。因为,两个小时后,后面还有一个协调会议。

上午9: 30,航天科技集团在发射场召开会议,传达上级领导的学习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会后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即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放下包袱,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确保一切安全”他最后真诚地说,他相信我们的团队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吴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形势越严峻,我们就越清醒。我们应该在质量审查和改进工作中找到薄弱环节,以确保任务的成功实施。”

会场(刘怀玉拍摄)

杨再次明确要求通过多方协调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安全处理。

16日当天,次品被迅速送回北京703医院进行材料检测。晚上,在比较了前后的结果之后,问题的机制被证明了。装有常规推进剂的火箭站在发射塔上,必须迅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替代产品。协调工作将立即开始。与此同时,围绕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调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这是前所未有的!最大燃料释放量

18日上午,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四川西昌和陕西Xi举行视频会议,邀请中国钢铁研究院的火箭卫星开发专家、上级领导和材料专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它可以归零,并决定继续发射任务与合格的替代产品。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指挥会议,讨论后续工作计划,决定重启发射任务。

18日晚,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安装从北京运来的带箭头的替换产品。经过测试,各项指标满足任务要求。然而,现在还不是让他们喘口气的时候

只有在困难的时候,它才表现出勇气。在做出决定后,嫦娥三号系列火箭将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推进剂释放和再填充。

发射场发射站站长陈华强表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历史上曾数次释放推进剂,但释放的推进剂数量如此之大,这是该中心首次在释放推进剂后继续执行装填和发射任务。

大多数火箭推进剂的排放操作都是由一个单点手动控制的。有时很难通过听声音识别来调节开关尺寸和控制流速。火箭上的开关阀也需要打开很多次。他们是否能承受这些行为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一个实际检验。

经过充分准备,技术人员分析了此次作业可能涉及的21个风险,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6月1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与龙3A系列火箭“二号首长”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常规推进剂投放工作(照片由拍摄)

从19日到20日,火箭第一级、第二级和四个助推器喷射口上方的氧化剂和燃烧剂分别安全排放。粗略地说,释放的燃料量约占喷射燃料总量的3/4,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一波不平坦,另一波上升。夏季高温加油后推迟发射给宇航员带来新的困难。当工作人员在排放后检查增压器的氧气罐时,发现连接传感器的法兰螺栓有轻微腐蚀,需要尽快更换。

这种操作只能在狭窄的火箭体内进行。操作人员应穿着化学防护服从仪器舱的舱口钻入火箭,并以俯卧姿势快速准确地完成新产品的拆卸和安装。在拆卸和组装之间的几秒钟内,你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冷静地处理随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物质。

最终,30多岁的雷岩和刘永宁两个年轻人担起责任,冷静大胆地完成了4个增压氧气瓶24个螺栓的紧急更换。“面对危险和精确的操作,211工厂的同志们在这次紧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扎实的技能让我钦佩。”火箭总设计师蒋捷院士说。

6月23日上午,当成功发射任务的消息传来时,火箭发射试验小组成员紧张的神经终于放松了.

记者笔记

在报道北斗三号全球网络最终启动的出差期间,北京的防疫和控制形势发生了变化。与令人担忧的疫情相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经历的火箭延迟发射和紧急处置也被称为“大起大落”。

从早期卫星和火箭试验工作的顺利进展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发射前夕突发问题的紧急处置到发射窗口到来前宣布推迟,再到问题归零和发射任务的恢复.前后宇航员经历了不眠之夜,与发射场的官兵合作,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一系列处置,共同的目标是不让火箭给天堂带来任何隐患。

众所周知,由于太空发射的高风险,在世界范围内推迟发射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一次在发射场,我们目睹了任务延期后发射场持续雷暴的影响,经历了龙3A系列火箭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推进剂释放和再填充,并了解到产品组装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更换增压氧气箱的法兰螺栓.我们对航天发射的高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协调能力强、勇于攀登”等航天精神品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空探索是勇敢者的职业。我们坚信,在迈向航天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冷静、坚决、果断的中国航天员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重托,取得新的成就,让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