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没有不稳定,有了食物就没有恐慌。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我们有责任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刘俊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俊刚认为,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在对27个村庄的8829户家庭和31054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他特别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以促进农村振兴的提案。
根据调查,这些村庄的农业劳动力年龄较大,年轻人和中年人选择外出工作。刘俊刚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城市化的发展,谁来种地、如何振兴农村、如何为农民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振兴的瓶颈。“从现实角度看,50-67岁的农村人口仍然是农业劳动力的主力军,这将导致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并对农村产业的振兴产生深远影响。”
为此,刘俊刚提出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多方面综合努力。首先,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农村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调查,明确村庄分类,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村庄整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哪些村庄需要振兴,以及振兴的内容、手段和方向。推进城乡资源顺畅流动,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和三大产业链重组,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弥补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强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薄弱环节,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刘俊刚认为,针对农民“种不动地、不想种地、种坏地、不种地”的问题,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流转情况;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体系,让农民敢于流转;发展社会化流通服务,让农民能够流通;以股东身份探索土地经营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农民愿意转让。
对于当前农村最需要人才的“人才”,刘俊刚建议,一方面要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保证工资福利,开辟晋升渠道,增强岗位吸引力。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努力引进急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广泛开展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灵活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以农民学校和农民田间学院为载体,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对现有农民技能的培训,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本土专家”和“田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