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如何准确引导

2020-06-15 09: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根据今年的预算安排,中央政府增加了两笔“1万亿元”,即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特别抗疫国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市县基层,直接惠及企业和人民"。

“直接”是如何直接的?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哪里“特殊”?

“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安排政府资金的转移支付,将新增财政资金首先转移到市县。”前几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特殊的机制有特殊的设计。

“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也是宏观调控手段的制度创新。”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徐洪才进一步向外界透露了专项转移支付机制。

——“中央削减”:财政部根据相关因素将资金“削减”到各省。

——“省级细化”:省级部门细化市县拨款计划。

——“备案审批”:省级部门将计划报财政部备案审批。

——“快速直投”:备案通过后,省级部门向基层发放资金。

这些安排意味着省政府不仅应该是“财神爷”,而且应该是“砍人的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财力投放到基层,确保中央确定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像“直达车”和“安全锁”。中国金融科学院研究员王表示,这种特殊机制不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发放资金,还可以防止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确保资金到达市县基层。

专项资金用于特殊目的。

目前,保障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都有赖于市县的落实,而实施救企助民等政策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然而,各市县的财力差距很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新增财政赤字和专项抗疫国债共2万亿元,直接投向市县,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疫情重灾区贫困人口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和抗疫经费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资金的使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据悉,为了准确划分2万亿元的资金“蛋糕”,财政部根据具体资金的特点进一步对资金的直接流动进行了“分类”,并明确了相关用途。

具体来说,一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应对疫情对基层财政的影响;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相关支出;其余资金将用于支持落实“六个保证”。

徐洪才说,这些直接资金应该用于保障居民就业、市场主体和人民的基本生活。它们应该落在企业身上,特别是中小型微型企业,以及社会保障、生活津贴、失业、养老和穷人身上。

如何管理和使用好直接“沉”市县的中央财政资金?它会被盗用吗?

根据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专项转移支付机制的背后,不仅省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而且市县政府应该建立和使用账簿,以确保资金流动清晰,账目能够被检查。财政部应同时建立全覆盖和连锁监控系统